当前,江淮、黄淮等地小麦陆续进入孕穗、抽穗阶段,正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,也是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。受去年冬季的影响,部分地区小麦病虫基数较高;近期,江淮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,赤霉病、条锈病发生几率加大,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。
专家分析,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、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呈大流行态势,穗期蚜虫在黄淮海麦区呈大发生态势,条锈病在西南东部、江汉和黄淮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,防控任务异常艰巨。
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,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,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,发生面积约10亿亩。针对严峻形势,农业部组织开展“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”。在将病虫危害控制在低程度实现控害稳粮同时,必须坚持科学用药,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,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实现提质增效。
防治小麦蚜虫产品:农兴、神功、好巧、历蚜等,同时充分利用瓢虫、食蚜蝇、草蛉、蚜茧蜂、蜘蛛等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。
防治小麦蜘蛛农药产品:蓝瑟、3.2%阿维菌素、农兴等,以阿维菌素与其它药剂半量混配喷施效果好。
防治小麦赤霉病农药产品:品劲、盈美等,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前后预防穗腐发生。
防治小麦锈病农药品种:品劲、盈美、碧润等,坚持普治与挑治相结合,特别是条锈病,要“见一点治一片,见一片治一面”,坚决控制蔓延。
防治小麦白粉病农药品种:甲基保利特、品劲、盈美、碧润等,可根据田间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1次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