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气象条件分析
目前棉花已进入中后期管理,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植保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。受前期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以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,气候条件较有利于棉叶螨增殖和扩散,以及棉铃虫的繁殖。
2主要病虫发生动态
1.棉叶螨:截止7月25日统计,棉叶螨发生面积8.6万亩,防治面积为7.1万亩次,均较上年同期偏少。据各兵团植保站7月中旬以后调查,棉叶螨在棉田仍处于中心株发生阶段,个别棉田出现小点片红叶,有螨株率0.2~5%,百株螨量1~58头。目前我师棉叶螨发生具有田间中心株少、单株螨量大的特点。受7月下旬高温干旱少雨的影响,棉田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棉叶螨种群的发生和累积。预计,8月份农七师师棉田棉叶螨中等发生。个别防治失控的棉田8月上中旬将出现点片红叶,
2.棉铃虫:截止7月25日全师统计,二代棉铃虫发生面积9.31万亩,防治面积6.61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减少,主要发生于番茄田。据植保站7月中旬监测,棉铃虫逐渐进入二代成虫羽化期,羽化量接近于去年同期,发生期较上年有所提早。另据124团植保站近期调查,幼虫田间发生量,复播黄豆>制种玉米>晚播番茄>复播玉米>棉田,发生量略偏重于去年同期。预测:三代棉铃虫卵孵化盛期为8月上旬,8月中下旬为三代棉铃虫幼虫危害盛期。
3.棉蚜:截止7月25日统计,棉蚜发生面积63.3万亩,是上年同期的3.2倍,防治面积61.3万亩次,是上年同期的2.8倍。目前棉田棉蚜处于消退期,田间有蚜株率30~60%,单株倒三叶蚜量20~250头,个别条田地头地边出现卷叶流油现象。今年全师大部分棉田棉蚜在6月22~28日为快速增长期(日增幅为2~3倍),棉蚜进入7月以后虫口日增幅逐渐放缓,7月14~15日为有翅蚜迁飞高峰期。从棉蚜日增长量的观察来看,7月16日开始,日增幅均在10%以下,7月19日开始全师棉蚜进入减退期,7月21~25日进入减退高峰期。纵观今年我师棉蚜的发生状况,“伏蚜”偏重发生。预计,棉蚜虫口完全消退期为8月上旬。
4.玉米三点斑叶蝉
据植保站7月22 —23日调查,玉米地出现危害高峰,部分地块有虫株率100%,单株叶片虫口量大于去年同期,危害株率高,部分玉米地有虫株率在65~85%,单叶虫口量2~18头。
5.番茄病害
据7月中旬调查,因天气的高温,以及田间灌水,番茄的细菌性斑点病和早疫病中等发生,病田发病率5~25%,与去年同期相比,发病率重于去年同期,部分移栽番茄地出现大面积早衰现象。
6.天敌:据各团7月中下旬田间天敌调查,棉田天敌量略高于去年同期,优势种群以草蛉、瓢虫为主。
3下阶段田间建议
1.继续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工作。
针对当前气候变化比较频繁的情况,各团要加强农田主要病虫害的调查与测报工作,准确把握病虫的发生动态,确保及时准确的发布病虫发生和防治预报信息,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。
2.棉叶螨的防治。目前是棉田棉叶螨防治的关键时期,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此期的防治工作,继续加强棉田棉叶螨的调查与防治力度。防治方法可采取人工点片防治与机力普防相结合,并加强防治后的防效调查,防止扩散,在药剂选择上一定要科学,必须是卵、成螨同治,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机车进地次数,减轻对棉花叶片的损伤。药剂防治可采用阿维菌素、四螨嗪、噻螨酮、螺螨酯、炔螨特等专性杀螨剂防治,要注意喷药质量和用药间隔期,保证防效。
3.棉铃虫的防治。目前二代棉铃虫成虫已进入羽化盛期,各单位要加强棉铃虫的调查工作,密切关注田间落卵量和幼虫的发生量。先坚持应用性诱、光诱和物理诱杀等多种方式对棉铃虫的成虫进行诱杀处理,降低三代棉铃虫成虫的发生量。其次是警惕棉铃虫幼虫的发生,坚持防治指标,严格控制棉铃虫的为害。在棉铃虫监测基础上,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可采用绿色农药NPV、茚虫威和甲维盐等对棉铃虫进行防治。
4.对于棉蚜的防治,一定要加强调查分类指导与防治,目前棉蚜虽然已进入消退期,但个别棉田仍然有蚜株率较高,蚜量较大现象,对此类棉田一定要进行达标药剂防治,防止反弹。
5.坚持在棉田每旬分品种做好棉田枯、黄萎病的普查工作。
6.加强甜菜田、玉米田和番茄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。
7.继续加强药械的管理。要求打药机车一定加装兜布或防护袋,喷头要安装分禾器,避免施药过程中造成棉花的挂伤,以及确保打药质量。为确保防治质量与效果要求亩药液不高于50公斤,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