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虫灯主要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、趋波性、趋色性等原理发明的,以下是具体介绍:
- 趋光性原理:许多昆虫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具有趋向性,如蛾类、甲虫、飞虱等害虫对紫外光(365nm附近)和部分可见光(如绿光、蓝光)较为敏感。杀虫灯就是通过发射这些特定波长的光波,吸引害虫靠近,如黑光灯能发出波长为365nm左右的紫外光,对多种害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
- 趋波性原理:部分昆虫除了对光有趋向性外,对一定频率范围的光波也有趋向性。不同的昆虫对光波频率的敏感程度不同,杀虫灯利用这一特性,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光波来诱集昆虫。如频振式杀虫灯,就是利用害虫的趋波性,在灯周围形成一定频率的电磁场,当害虫靠近时,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而被吸引到灯附近。
- 趋色性原理:一些昆虫对特定的颜色有偏好,例如蚜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向性,所以在杀虫灯的设计中,会采用黄色等昆虫敏感的颜色来增强诱虫效果,像黄色的粘虫板就是利用了昆虫的趋色性,与杀虫灯配合使用,能更好地捕获害虫。
- 物理灭杀原理:当害虫被光源吸引靠近后,杀虫灯通过不同的物理方式将其灭杀。常见的有高压电网触杀,害虫接触灯体周围的高压电网后会瞬间被电击致死;粘虫板粘杀,害虫被光源吸引后会粘在灯体周围的胶板上;负压风吸灭杀,通过风扇产生的气流将害虫吸入收集容器,使其脱水死亡。
相关信息: